偃師銀條,是河南省偃師市的根莖蔬菜,形狀、味道與綠豆芽相似。偃師銀條種植歷史悠久,潔白光亮,質地致密,色白鮮嫩,清脆爽口,具有解酒清神、消膩利口、增進食欲等功能。銀條又名草石蠶、羅漢菜、螺絲菜等,在西北地區俗稱“地靈”,學名銀苗、銀條菜等。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為草石蠶類以地下莖作為食用部分的一種蔬菜,可炒食、煮食、涼拌等。它是生長在中國西部半干旱、半沙化土壤中的特殊植物,喜光照、耐潮濕,沙質土壤栽培尤為適宜。
據《偃師縣志》記載,明朝弘治年間偃師銀條曾為宮廷貢品。據偃師縣志載,銀條原名“尹條”。據說因商湯宰相伊尹培植而得名。伊尹擅長烹飪,更喜種植蔬菜。便在帝都西亳(偃師古稱謂)的南郊培植出了紫花綠葉高不過膝的根莖蔬菜,即銀條。當時人們為感謝伊尹,便稱此菜為“尹條”。只是此菜生長環境較為挑剔,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濕,有沙而不松,只在偃師伊洛河匯源之處的寺莊一帶生長,故該菜產量低,價格昂貴,有“白菜九畦,難抵銀條一席”之說。舊時當地菜農靠它換回白花花的銀子,便又稱它為銀條,視為寶菜。
1958年,周總理到寺莊視察,品嘗銀條后贊不絕口地說:“銀條真是好菜?!?960年,劉少奇主席到寺莊視察,寺莊人又用此菜招待了他,他風趣地說:“除了金條當屬銀條,好看又好吃?!?
偃師地處伊洛河沖積平原,氣候溫和、水量適中,是銀條的原產地域。2010年,偃師銀條產量占全中國銀條產量的95%以上。產品遠銷泰國、越南、蒙古國、俄羅斯等8個國家和地區,深受客商歡迎,并被出席2001年上海APEC會議的各國元首稱為“世界奇菜”。近年來,偃師當地采用高科技真空滅菌技術,將銀條生產成罐頭等色香味美、多種規格的產品,遠銷海內外?!吨袊|量報》